您所在的位置: 中共淮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淮安编办杯"机构编制工作创新案例征集 创新之窗
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
时间:2015-06-16  来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新需求,清浦区编制部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改革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力争在教育发展上求突破。区编办主动作为,在政策引导、制度设计上,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机构编制管理模式。
    一、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学校去行政化改革
     义务教育学校改革着力构建教育均衡体系,通过义务教育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打破了校长交流的级别、校别、地域限制,为全面实施校长交流制度奠定了基础。一是全面取消义务教育学校行政级别。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改革前已任校长的行政级别保持不变,享受相应待遇,改革后新聘任校长不再有行政级别。二是建立校长聘任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由教育局按程序聘任,学校副校长和中层干部职数,依据办学规模核定,人选由校长提名,经教育局考察和公示后,由学校聘任,聘期与校长一致。三是建立校长定期轮岗制度。遵行"人岗相适、梯度调配、促进发展"的原则,推行校长定期轮岗制度,校长实行聘期管理,聘期为3年,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满6年必须交流。四是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组建校长后备人才库,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必须有在农村学校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或直接提拔到农村学校任职,促进优秀人才向农村倾斜。
    二、实行编制由局统筹管理和单位使用动态管理模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编制部门就是要发挥编制的正向引导作用,通过编制杠杆,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一是建立编制区管校用制度。编制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人员管理实行区管校聘,实现"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二是实行城乡统一的定编标准。保证农村学校各个学科教师的基本需求。三是实行编制的动态管理。各学校根据办学规模,适时调整编制,防止编制与办学规模脱节。四是用好存量编制。清浦区将中小学精简的编制用于举办幼儿教育事业,在全区举办11所公办幼儿园。五是建立双向选择和教师轮岗机制。教师轮岗实行"全员聘用、双向选择",合理配置骨干教师、学科教师人数,有效保障骨干教师、班均教师数等关键指标基本一致。
    三、配套建立评价体系和实施绩效管理
    义务教育学校的改革,关键看是否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建立公平的教育体系。我们通过两个手段来检查教育改革的成果。一是建立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体系。实施统一办学评估,加快城乡、校际均衡发展,激励和推动不同办学基础、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提升办学水平,让改革惠及民生。二是建立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由教育局出台指导意见,各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职称评定、岗位评用、评优评先、培养培训挂钩,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
    通过义务教育学校去行政化等系列改革,有效地打破了义务教育学校因体制机制形成的壁垒,极大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