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中共淮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淮安要闻
我市“三农”工作态势良好
时间:2019-03-18  来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366.14亿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8元,同比增长9.3%。记者日前从市政府获悉,2018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呈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村持续繁荣、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现代农业特色彰显。着力推动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三特"农业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35.4万亩,建成优质稻米基地267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突破35万亩,在全省率先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地理标志商标保有量继续领跑全国设区市,发布全国首家稻米生产全产业链团体系列标准——"淮安大米"系列标准,"洪泽湖螃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盱眙龙虾"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淡水养殖水产品品牌榜首,"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深入实施"阳光扶贫",探索建立脱贫收入认定机制,开展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资金规范使用等专项行动,重点片区和经济薄弱村整体帮扶有序实施,全年1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累计脱贫33.3万人,3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18个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立"1+1+N"制度体系,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29个,建成4个,搬迁村居111个,惠及农户2.2万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累计完成588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创成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67个,新建成美丽宜居乡村89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质量实现新提升,乡风文明展现新气象,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农村改革影响扩大。乡镇布局优化工作两年任务一年完成,较好解决了多年遗留下的老大难问题。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向农业农村部承包地确权登记数据库汇交质检,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全省领先。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638个村基本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推广"四方联管"村级财务阳光监管新模式,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量与完成率均位列全省第一。在全国率先推出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三长一体"同步推进机制,在全省首创"一河长两助理"协调推进机制,打造了河湖治理的"江苏样板"和"全国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