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中共淮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事业单位改革 实践与探索
湖北省编办:巧借改革之机 力促编制“瘦身”
时间:2017-11-01  来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湖北省抓住各种专项改革契机,借机借势借力,自我加压,挖潜创新,大力精简机构编制,促进事业单位"瘦身",实现了事业编制总量连续多年"负增长",进一步优化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提高了机构编制使用效能,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借生态体制改革促"瘦身"

  湖北神农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等4个"国际品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国字品牌"。以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重叠管理、多头管理等问题比较突出,如各类保护地区区域范围交叉,重叠面积超过一半;管理机构分属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3个单位,职责交叉、效率不高。2016年以来,湖北省抓住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的契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探索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珍贵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按照"集中统一、精干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晰、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的原则,坚持"健身"与"瘦身"相结合,对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进行总体规划,在重新界定试点区域范围、明确功能定位、推进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职责整合的基础上,对管理机构及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直属机构进行整合,组建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构建起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组建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实现"双无"目标(注:无人员编制增加、无机构规格提升)的同时,减少内设机构、直属机构及领导职数。

  二、借中介服务改革促"瘦身"

  2015年以来,湖北省重拳整治"红顶中介"。明确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等不得继续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要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对专业性强、市场暂时无力承接,短期内仍需由审批部门所属(主管)单位开展的中介服务,审批部门必须明确过渡期限,提出改革方案,在过渡期内,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与主管部门实行机构分设、人员分开、职能分离、财务分账、办公场所分开。开展整治"红顶中介"以来,对从事各类技术审查、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鉴定、证明、咨询、试验等有偿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分别作出撤销事业单位、注销事业法人、剥离中介业务、调整规范职责及整合更名等相关处理,撤并了部分事业单位,核减了事业编制。

  三、借事业单位改革促"瘦身"

  在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湖北省抓住分类改革契机,按照适度规模、科学布局和便民高效的原则,将"调整规范、优化布局结构"贯穿于分类工作中,下大气力撤并整合事业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分类期间,明确对承担的特定工作任务已完成,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消失或长期不运行以及职责相近、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或整合;对组建两年以上的事业单位,保留15%以内的空编,超出部分予以核减;编制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保留空编比例放宽至20%;有空余经费自理编制的事业单位,其空编原则上收回。分类以来,全省共撤并减少事业单位近千余个,收回大量事业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