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中共淮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区县传真 淮安区
省控编减编专项督查组莅临淮安区检查指导
时间:2016-11-08  来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10月27日下午,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组成联合督查组,莅临淮安区督查指导控编减编工作。市编办副主任陆文,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颜复、区委组织部部长纪明珠,区编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区政府颜复详细介绍了淮安区近年来控编减编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以及"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的效果。淮安区近年来,把严守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作为政治底线,始终将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在李克强总理要求的2012年底基数范围内。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控编减编监督考核。出台了《控编减编工作实施办法》、《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实施意见》、《机关履职绩效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严肃机构编制管理纪律。对相关单位控编减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纳入机关履职绩效考核。通过一系规章制度,全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逐年减少的良好势头。
   二是编制关口前移,当好用编"守门员"。发挥机构编制的杠杆作用,守牢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底线。在原有编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程序,实行用编提前申请制度。针对单位布局、区域、人员变化及发展需求等情况,分门别类编制招聘计划。因机构改革、历史遗留等问题导致的绝对超编单位,不安排招聘、调配等用编使用计划,人员逐步消化,对事业单位招聘计划原则上按空编数的三分之一安排。用编计划初审后,按规定程序向上级部门申请,在批准限额内,再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时开展用编计划定向跟踪,凡当年度未被使用的计划收回,不列入下一年度计划累计使用。
   三是内挖潜力,实现机构编制"强身健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单位职能变化,我区从强化单位职能履行和用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入手,盘活存量,做到"有减有增,科学配置"。对职责任务不足或削弱的单位,核减编制或撤销,对职能加强或新增事项的,充分利用现有机构、编制、人员来承担,将有限机构编制资源重点充实到全区中心工作和民生、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实现了机构"瘦身"与"健身"统筹,提升了机构编制使用效率。
   四是转变思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取消后勤服务编制的核定,收回机关工勤编制,对现有在编在岗工勤人员,按照自然减员的办法逐步消化。开展了政府部门部分职能向社会转移,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缓解了编制供需矛盾。同时强化编外用工管理,清退不合理使用临时工、编外用工,实行优胜劣汰。
   五是规范管理,动态调整实名制信息库。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统计工作,规范机构编制审核审批业务办理程序,实现编制的动态监控。建立单位定期报备机制,及时掌握各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出台《机关事业人员借用管理的办法(试行)》,对历史上存在的混编混岗使用情况着手规范。同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聘用、调配、退休、辞职、职务变动等情况在10个工作日内到区编办备案,实现动态化快速管理,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每月按时完成数据维护工作,,高质量完成机构编制统计工作。
   督查组对淮安区在控编减编和"放、管、服"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编办督查处处长王亚军表示:淮安区在严守行政、事业编制基数,坚持底线方面做的非常到位,几项工作亮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严把用编进人关口,甚至通过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体现了政府重视程度。在流动调配方面,多部门联合配合,采取编制预审,人社核调,结合实地调查等方法,把好用人关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二是配合机制比较健全。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部门间配合紧密,协作机制畅通,能够结合社会管理不同领域、不同需求,建立信息共享查询系统。三是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在已经做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实现清单的动态化管理。在治理"一长四多"、提升审批效能、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等工作中,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四是在工作中有敢于动真碰硬的精神,机关事业单位混编混岗情况一直是各地机构编制管理的难题,淮安区已经着手研究、治理,希望淮安区能够早日取得阶段性成果,探索出可以广泛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王亚军强调,控编减编工作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政治任务,对此一定要概念清晰,中央已经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巡视,开展持续性的督查,相关的审计工作越来越严格,幅度宽、力度大,要高度重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不折不扣完成任务。改革方面,抓好"放、管、服"是转变政府职能,激活市场主体的关键举措,要勇于探索,狠抓落实,争取早日取得更大成果,让老百姓在改革中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