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编办认真学习贯彻《淮安市市直事业单位“人才周转池”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高效整合编制资源,在总量范围内建立经开区“人才周转池”,专项用于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畅通经开区招才引智绿色通道。
严控总量,精准统筹。坚持“控制总量、动态调整、专项供给、循环使用”的管理模式。在有限的编制资源总量范围内,加大内部挖潜力度,进一步扩充“周转池”容量,通过梳理各单位现有人员基本信息,结合未来五年退休情况,将原有的18个“周转池”专项编制增核扩容至50个,各单位自然减员、人员调出等形成的空编,均纳入“周转池”,并由编办统一管理使用,打破各单位之间的编制壁垒,优先保障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人才编制需求,破解紧缺人才引进刚性需要与超满编单位无编可用的矛盾,助力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严格审核,靶向用编。严格开展出入编审核管理,按照“服务中心、保障急需”的原则,对编制不足但有特殊人才需求单位的申请,通过实地走访、摸排调研等方式,精准测算用编需求,讨论评估后核拨使用“周转池”专项编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刀刃”上。2022年度,通过编办摸底调查,明确财务、法律类等为重点工作、重点岗位急需紧缺人才,经分析研判,核准了相关单位的用编申请。目前,已通过周转池完成了7名硕士以上财务、法律类专业人才的招录,占全区当年可用空编数量一半以上。同时,进一步优化了人员梯次结构。
严肃监管,闭环运行。以“闭环管理、循环再造”为目标,加强全区编制资源使用监管和统筹。建立“周转池”编制使用台账,详实登记使用情况,定期开展对专项编制引进人才相关情况的监督评估,包括人岗匹配情况、专业技能与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匹配情况、个人履职尽责情况等,对人岗不一致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督促相关单位予以整改。打通常规编制与“周转池”专项编制置换通道,对于存在空编的单位,空编优先通过“周转池”引进的人才使用,将置换出来的人才专项编制重新归入“周转池”,实现“周转池”专项编制的循环利用,让“周转池”运行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