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中共淮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行政体制改革 体制创新
江阴集成改革构建“四大新体系”破解“四大难题”
时间:2018-08-13  来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一是构建新型政务服务体系破解群众企业办事之难。构建市镇两级职能新体系。完善权责清单编制,市级承接无锡市赋权282项,省级赋权59项;镇街赋权890项、开发区全链审批清单163项。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组建市行政审批局实行全链集中审批,以"2440"为目标全面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90%以上事项最多"见一面",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窗通办"。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市大数据中心累计梳理61个部门5亿条数据,实现审批、服务、执法、监管政务信息互联共享,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机制,形成企业、社会组织、自然人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信用监管体系。二是构建新型基层治理新体系破解一线治理之难。创设全要素网格,织密"一张网"。全市划分17个一级网格、271个二级网格、1558个三级网格,管理内容涵盖"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要素,建立网格"一长五员"管理体制,变被动巡查为主动防预、疲于应付为主动出击。全域综合执法,强化"一队伍"。组建市镇两级综合执法局,实现市镇联动、权责统一,市级归并组建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7支综合执法队伍,镇街在区域内设置一支全能型执法中队。搭建指挥调度中心,优化"一平台"。通过市镇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精细、全域联动,横向联结所有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纵向贯通所有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联动网格。三是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破解脱贫攻坚之难。整合行政资源实现"一站式"集中救助。将分散在20多个部门单位的救助职能整合归并为8大类43个救助项目,全部集中到市社会救助中心,实现内容全覆盖、信息全共享,救助精准化、常态化、阳光化。完善保障体系开展"互助式"深度救助。村级医疗互助"福村宝"和职工医疗互助"福企宝"覆盖江阴全市206个村,年度补助资金达1.03亿元,覆盖人群92.5万人,受益村民达6.2万人次。发展慈善事业实施"定向式"社会救助。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企业家,以慈善捐助、结对帮扶等形式,定向救助、定位帮扶贫困群体。四是构建新型生活服务体系破解便民服务集成之难。资源集成化。将行政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资讯服务等生活服务项目全部纳入一体化平台,所有生活服务项目、便民服务主体能进必进。平台立体化。整合网格化管理、事项识别码、电话热线、APP、市民卡等各类服务平台、社会资源,实现"一格通"、"一码通"、"一号通"、"一点通"、"一卡通"。监督制度化。完善服务加盟商和服务人员信息数据库,建立政府、行业、群众、信用"四位一体"联合监督管理机制。